陜西省環保廳近日對渭南、漢中、商洛、韓城、安康等5市抽取了17個要求開展環境監理的建設項目進行檢查。截至檢查時,有6個項目未開工建設,也未委托環境監理;10個在建的建設項目已經開展了環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監理工作;1個建設項目未按要求時段開展環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監理。
檢查發現,某公司年產1.5萬噸乳化炸藥(膠狀)生產線擴能技術改造建設項目在施工期未按規定程序和時段落實環境監理工作,導致環境監理工作滯后。陜西改建鐵路陽安線新增第二線工程存在施工營地生活廢水處理設施不規范,施工廢水處理設施未完全落實,污水亂排等現象;生活垃圾未按要求進行集中收集和處置;未按照環評要求建設施工泥漿干化堆積場,部分施工區泥漿池未做防滲處理;施工區廢機油桶、廢機油儲存和處置不符合危險廢物儲存管理的相關要求,存在環境污染隱患。環境監理機構先后向施工單位下發整改通知單59份,但施工方未完全按照要求落實。
對此,陜西省環保廳要求漢中市、安康市環保局對項目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查處。
通報指出,漢中、安康、商洛、韓城等市對環境監理管理工作較為重視,設有環境監理管理人員,制定了環境監理管理基本制度。渭南市對建設項目環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監理工作尤為重視,積極落實省環保廳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管理工作要求,充分發揮了環境監理在建設項目事中監管方面的重要作用,環境監理工作成效顯著。
部分環境監理機構仍存在不規范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環境監理項目部配置不規范、環境監理總監作用不明顯、環境監理現場管控不到位、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風險隱患預判能力弱等多個方面。
通報要求,各環境監理機構下一步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環境監理程序、時段開展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監理工作,對項目的生態和環境保護問題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建設項目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做好項目建設期的“環保管家”。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監理的管理和宣傳工作,關注建設項目開工情況和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建立完善的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監理項目管理制度和現場檢查機制,確保建設項目的境監測、揚塵監測環境監理工作全程化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