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省生態環境廳正確領導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業務指導下,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筑牢“四個意識”,堅定“兩個維護”,嚴格“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倡導勇于擔當作為、充分履職盡責、團結務實高效的工作氛圍,為全省污染防治攻堅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服務和支撐。
一是加強理論學習,打牢思想基礎。堅持領導班子先學一步,重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指導監測工作和實踐。2018年,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黨總支書記為全體黨員上黨課3次,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4次,召開“三重一大”會議18 次,召開各類黨建、廉政專題會以及專題理論學習24次,各黨支部堅持每周五學習制度。 |
|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推進以案促改。堅持把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擺在所有黨的紀律規矩“第一位置”,持續推進“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中央環保督查回頭看和以案促改工作,在轉變作風中展現擔當作為、在干事創業中切實履職盡責,全力推動河南省環境監測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強化管黨治黨,打造環保鐵軍。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把強化管黨治黨,打造環保鐵軍與提升能力建設相結合,制定印發黨員先鋒崗評選激勵方案,把評選活動與干部職工政治素養和業務技能相結合,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省級文明單位創建相結合,大力營造全員爭先創優的良好工作氛圍和輿論環境。2018年共評選出黨員先鋒示范崗6人。 |
|
一是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為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技術保障,全面建設完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技術支撐藍天保衛戰。河南省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由75個國家省轄市空氣質量評價點、262個省控(縣)區空氣質量評價點、1804個鄉鎮空氣質量評價點組成,實現自動監測的全覆蓋。各省轄市、縣(區)開展降塵監測,每月開展監測考核和排名;加強預報預警能力,建成11個綜合觀測站,包括PM2.5成分觀測和氣溶膠雷達,預報預警實現了60萬億次左右的計算能力,7-15天的數值預報能力,未來10-30天變化趨勢分析,初步建成省-市一體化預測預報發布平臺、預報會商機制,為科學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源追蹤提供具有科學依據的數據。 |
|
技術支撐碧水保衛戰。河南省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由94個國家考核斷面、135個省控責任目標考核斷面、257個市控責任目標考核斷面組成,基本實現自動監測的全覆蓋。按要求開展國家考核斷面采測分離監測工作。每月按照水污染指數和改善幅度分別對省轄市、縣級地表水環境質量進行排名,測算生態補償金,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力促地表水水質改善。 技術支撐凈土保衛戰。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提前完成任務,數據質量和進度在全國均名列前茅,率先實現3部門(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歷史數據共享,并承擔了成果集成應用國家試點任務,得到生態環境部充分肯定。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果。建立各類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清單,推動耕地、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
|
二是強化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控制,開展環境質量專項檢查。 2018年,先后對75個環境空氣質量國控監測站點及36個省控監測站點開展飛行檢查;對部分國控點位、省控點位進行PM2.5手工比對監測;對18個地表水出省境斷面周邊環境及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組織各質管監測站對112個省直管水質自動站的運行情況進行加密質控檢查。參加國家認監委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的8次能力考核和協作定值;組織全省17個省轄市監測站參加總站組織的4輪國家環境監測網能力考核;全年共對18個省轄市站、102個縣級站,1800多人進行持證上崗考核;組織對4個省轄市13個縣級環境監測站開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復查評審,有力促進河南省監測系統質量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良性運行等。 |
2018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聯合表彰為全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先進單位,5人被表彰為先進個人。 |
|
被河南省污染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共青團河南省委授予青年先進集體稱號,1人被評為青年先進個人。 |
|
“十二五”環境質量報告書被生態環境部評估為“優秀”。 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2次在生態環境部監測司組織的“全國環境統計工作會議”上作為唯一省級環境統計技術單位進行經驗介紹,在全國農用地土壤詳查質控工作大會上作為典型介紹經驗。 王玲玲、馬雙良同志獲2018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重大活動保障工作先進個人。河南環境監測中心也連續多年被河南省廳授予“雙文明”單位。 |
來源:搜狐網 原網址:https://www.sohu.com/a/298295541_692727?sec=wd&spm=smpc.author.fd-d.13.1552006435191lRjCn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