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已推廣應用的修復技術主要是 焚燒、穩定/固化、挖掘/填埋等 簡單技術,生物堆、熱處理、生物通風等中等難度技術僅限于某些場地試點研究,化學淋洗、溶劑浸提、電動力學修復等在國外已推廣應用的復雜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傮w來說,我國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成熟度不高,技術評估體系不健全導致污染場地土壤監測治理技術的選用標準不夠科學,土壤監測治理經濟環境效益不夠理想,最終使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的效果效益大大降低。
近年來,我國已經進入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特別是爆炸、泄露、偷排等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產生的高強度場地污染,對人民健康、生態環境及社會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由此可以看出推廣環境監測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環境污染事故往往發生突然、來勢兇猛、擴散迅速, 因此,此類污染場地具有污染物種類復雜、污染強度高等特點。污染事故發生后,必須迅速采取緊急措施對污染場地進行管理控制,及對污染場地進行后期的快速修復,以把污染的程度和范圍降到最小。而我國在環境污染風險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方面的工作仍相對不足,沒有高度重視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工作,應對突發重特大環境事件的處置能力明顯不足,應急信息的報告和反饋工作不力,環境應急監測能力不足。且快速的可大規模應用的土壤修復技術仍處于研究階段,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難以在事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開展污染場地土壤管理與修復工作。
綜上所述,不論是為了消除我國目前污染場地土壤環境隨機監測管理的弊端,還是為了迅速提升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監測管理水平, 我國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監測管理都有必要推行目標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實現科學管理、規范化管理。 根據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現狀,結合國家總體環境保護目標要求,制定切實可行且具有指導推動意義的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工作目標、階段指標和考核辦法,對于加速解決我國污染場地土壤環境問題,提高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監測管理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