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大氣所黃玉虎副所長介紹到:揚塵源主要分為四類,施工揚塵、道路揚塵、堆場(料堆)揚塵、土壤(裸地)揚塵,而這些揚塵源排放,恰恰需要一個幫兇:風力擾動,也就是刮大風啦,風越大,這些名叫揚塵源的壞家伙們就越高興。
一方面,揚塵不同于固定源和移動源,揚塵是無組織排放。尤其是施工揚塵更難治理,工程周期短、作業強度大,環保措施不到位是三大難。再加上北京市每年開復工的建筑面積逐年增加,《北京市統計年鑒》表明北京市每年開復工施工面積由2008年的1.4億m2上升至2012年的2.0億m2,至今保持在2億m2左右。而道路揚塵、堆場揚塵和土壤揚塵同樣也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上海、廣州等一些東南沿海地區海洋性氣候,空氣濕度大、土壤含水率高、風速小,因此揚塵排放因子小。而以北京、天津、河北為代表的北方地域氣候存在三大突出特點:空氣干燥、土壤含水率低、風速大,因此揚塵排放因子大,和沿海地區相比北京地區并無氣候優勢。
揚塵治理之路,任重道遠。法規與科技相輔相成,用法的力量把環保要求傳導下去,有更加系統的揚塵法規,揚塵排污對象就會有壓力,環科院等科研單位研發出來的技術將更有用武之地。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引進先進的噪聲揚塵監測系統,實現數據的時時監測,早發現,早治理。以史明鑒,知未來、掃風沙,一展北京藍天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