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系列一区二区三区,久热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久草热视颍在线资源网,最新免费久草视频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1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2-06-08 10:22:47 admin
2022年六五環境日前夕,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1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即日起將陸續發送至各相關單位。廣大市民可登錄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門戶網站(sthj.sh.gov.cn)瀏覽或下載。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海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這一年,我們堅持“抓環保、促發展、惠民生”工作主線,全面啟動實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第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接續實施第三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長江警示片等突出問題整改,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滬啟動,成立全方位的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圓滿完成全國人大固廢法執法檢查配合工作,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年度考核全國排名第一。

一、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濃度進一步下降

環境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年均濃度連續兩年全面達標。2021年,上海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天數為335天,AQI優良率為91.8%。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分別為6、43、35微克/立方米,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低值;臭氧(O3)濃度為14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濃度為0.9毫克/立方米。六項指標實測濃度連續兩年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中SO2、CO持續達到一級標準)。2021年,全市道路揚塵移動監測平均濃度為81微克/立方米;各區道路揚塵移動監測平均濃度范圍在76~89微克/立方米之間。

酸雨污染總體呈改善趨勢。2021年,全市降水pH平均值為5.56,酸雨頻率為26.4%。近5年的監測數據表明,上海市酸雨污染總體呈改善趨勢。

地表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保持穩定。2021年,全市主要河湖斷面中,Ⅱ~Ⅲ類水質斷面占80.6%,Ⅳ類斷面占18.7%,Ⅴ類斷面占0.7%,無劣Ⅴ類斷面。上海市4個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

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21年,上海市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中水質為Ⅲ類、Ⅳ類和Ⅴ類的分別占比為7.0%、62.8%和30.2%。

 

海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21年,上海市海域符合海水水質標準第一類和第二類的面積占25.4%,符合第三類和第四類的面積占14.4%,劣于第四類的面積占60.2%,長江河口水域水質總體穩定。

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2021年,根據上海市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基礎點位的例行監測結果,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2021年,上海市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均基本保持穩定。

輻射環境質量總體情況良好。2021年,上海市輻射環境背景值和輻射設施周邊的輻射強度均處于正常水平。

生態環境狀況良好。2020年(截至本公報發布時,2021年數據尚在審核中,故采用2020年數據)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62.4,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等級為“良”,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

二、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系統謀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印發實施我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第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開啟建設美麗上海新征程。

藍天保衛戰方面,持續推進新一輪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治理,印發專項扶持辦法及相關配套細化方案,完成工業VOCs治理約1042家。累計完成約1663.43萬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本輪次國三柴油車限行淘汰共計8.43萬輛。碧水保衛戰方面,依托河湖長制的全面落實,實施河道整治、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雨污混接改造等工作。開展上海市水生態分區分類方法及評價技術指標體系研究,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以及長江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凈土保衛戰方面,出臺《上海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效果評估等工作的若干規定》,更新公布《上海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完善建設用地環境管理制度,印發《上海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施工過程環境管理技術要求(試行)》。公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單,監督在產重點單位落實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措施。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面,《關于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后,按要求對社會公開;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有序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交辦的信訪件持續辦結。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方面,印發《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進一步規范了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關工作;向長寧、青浦兩區反饋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意見,并對寶山、金山、閔行、松江四區開展了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工作。

三、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深化本地碳市場建設,強化對第三方核查機構的管理,上海碳排放企業連續八年100%完成履約。積極推進本市“十四五”期間低碳示范創建工作,印發《上海市低碳示范創建工作方案》,創新近零碳排放實踐區和社區建設。探索溫室氣體精細化管理,在長寧區、金山區啟動區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試點工作。積極推動本市碳普惠工作,長三角三省一市簽署了長三角區域碳普惠機制聯動建設工作備忘錄。

四、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全面推進領導責任、企業責任、全民行動、監管、市場、信用、區域協作和法律法規政策八大體系建設。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通知》,通過建立跟蹤評估機制,分類分批開展試點示范,進一步夯實責任,積極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

印發《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21年版)》等8項審批改革新政,涉及環評分類管理、公眾參與、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事中事后監管等多個生態環境領域的管理制度。拓寬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政策的覆蓋面,聯動區域內環評豁免、降等和告知承諾的力度進一步提升。

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及案例實踐,明確督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銜接機制。啟動浦東新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地方立法研究,進一步深化改革探索。深入推進案例實踐,搭建多方協作機制,加強行政與司法協作,進一步探索生態環境修復責任與刑事責任追究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