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系列一区二区三区,久热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久草热视颍在线资源网,最新免费久草视频

生態環保監測之空氣質量 詞匯 Air quality—Vocabulary

2020-08-10 08:14:52 admin
HJ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HJ 492-2009
代替GB 6919—86

空氣質量 詞匯
Air qualityVocabulary
 

2009-09-27 發布 2009-11-01 實施 
 
環 境 保 護 部 發 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公 告

2009 年 第 47 號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現批準《水質 多環芳烴的測定 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等十八項標準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并予發布。
標準名稱、編號如下:
一、《水質 多環芳烴的測定 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HJ 478—2009);
二、《環境空氣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測定 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 2009);
三、《環境空氣 氟化物的測定 濾膜采樣氟離子選擇電極法》(HJ 480—2009);
四、《環境空氣 氟化物的測定 石灰濾紙采樣氟離子選擇電極法》(HJ 481—2009); 五、《環境空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六、《環境空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四氯汞鹽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3—2009);七、《水質 氰化物的測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
八、《水質 銅的測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分光光度法》(HJ 485—2009);九、《水質 銅的測定 2,9-二甲基-1,10 菲啰啉分光光度法》(HJ 486—2009); 十、《水質 氟化物的測定 茜素磺酸鋯目視比色法》(HJ 487—2009);
十一、《水質 氟化物的測定 氟試劑分光光度法》(HJ 488—2009);
十二、《水質 銀的測定 3,5-Br2-PADAP 分光光度法》(HJ 489—2009);十三、《水質 銀的測定 鎘試劑 2B 分光光度法》(HJ 490—2009);
十四、《土壤 總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09);十五、《空氣質量 詞匯》(HJ 492—2009);
十六、《水質 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HJ 493—2009);十七、《水質 采樣技術指導》(HJ 494—2009);
十八、《水質 采樣方案設計技術指導》(HJ 495—2009)。
以上標準自 2009 年 11 月 1 日起實施,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標準內容可在環境保護部網站
(bz.mep.gov.cn)查詢。
自以上標準實施之日起,由原國家環境保護局批準、發布的下述二十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廢止,標準名稱、編號如下:
一、《水質 六種特定多環芳烴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GB 13198—91);二、《空氣質量 氮氧化物的測定 鹽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 8969—88);三、《環境空氣 氮氧化物的測定 Saltzman 法》(GB/T 15436—1995);
四、《環境空氣 氟化物質量濃度的測定 濾膜·氟離子選擇電極法》(GB/T 15434—1995);五、《環境空氣 氟化物的測定 石灰濾紙·氟離子選擇電極法》(GB/T 15433—1995);
六、《環境空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262—94);七、《空氣質量 二氧化硫的測定 四氯汞鹽-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GB 8970—88); 八、《水質 氰化物的測定 第一部分 總氰化物的測定》(GB 7486—87);

 
九、《水質  氰化物的測定  第二部分 氰化物的測定》(GB 7487—87);
十、《水質  銅的測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分光光度法》(GB 7474—87);十一、《水質  銅的測定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GB 7473—87);十二、《水質  氟化物的測定  茜素磺酸鋯目視比色法》(GB 7482—87);
十三、《水質  氟化物的測定  氟試劑分光光度法》(GB 7483—87);
十四、《水質 銀的測定 3,5-Br2-PADAP 分光光度法》(GB 11909—89);十五、《水質 銀的測定 鎘試劑 2B 分光光度法》(GB 11908—89);
十六、《土壤質量 總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1997);十七、《空氣質量 詞匯》(GB 6919—86);
十八、《水質采樣 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GB 12999—91);十九、《水質 采樣技術指導》(GB 12998—91);
二十、《水質 采樣方案設計技術規定》(GB 12997—91)。特此公告。
 
2009 年 9 月 27 日

 
 
 

目 次

前 言 iv
1 適用范圍 1
2 名詞術語 1
附錄 A(資料性附錄) 空氣質量 詞匯 漢語索引 7
附錄 B(資料性附錄) 空氣質量 詞匯 英語索引 9

 
 
前 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范空氣質量詞匯,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空氣質量有關的名詞術語的定義。
本標準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 ISO 4225:1994《空氣質量 一般方面 詞匯》的相關內容。
本標準對《空氣質量 詞匯》(GB 6919—86)進行了修訂,原標準起草單位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首次發布于 1986 年 10 月 10 日,本次是第一次修訂。
主要修訂內容:GB 6919—86 原有詞匯 58 條,詞匯條目與 ISO 4225:1980 相同,本次修訂依據
ISO 4225:1994 版本新增補充 38 條詞匯,按字母順序排列,更改其修正的部分。
新增加內容主要涉及環境背景、惡臭、環境場所的詞匯 13 條;補充采樣等其他詞匯 25 條,共計新
增詞匯 38 條。
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原國家環境保護局 1986 年 10 月 10 日批準、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空氣質量 詞匯》(GB 6919—86)廢止。
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遼寧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本標準環境保護部 2009 年 9 月 27 日批準。
本標準自 2009 年 11 月 1 日起實施。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解釋。

 
 
 

空氣質量 詞匯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與空氣質量有關的名詞術語的定義,涉及氣體、蒸汽和顆粒物采樣及測量等方面。
 
2 名詞術語
 
2.1 削減 abatement
在污染物或排放物排出之前,降低或減少其排出量。
2.2 氣溶膠 aerosol
固體顆粒、液體顆?;蚨咴跉怏w介質中的懸浮體系。這些顆粒物在該體系中的降落速度很小。
2.3 空氣污染物 air pollutant
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排放到大氣中的對人或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物質。
2.4 空氣污染 air pollution
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使得排放到大氣中的物質的濃度及持續時間足以對人的舒適感、健康以及對設施或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時,稱為空氣污染。
2.5 埃根核 Aitken nuclei
埃根核指粒徑小于 0.1 mm 的氣溶膠顆粒,一般存在于大氣中,濃度從千分之幾到十分之幾不等, 通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產生,也可由物理、化學反應形成。
2.6 環境空氣 ambient air
指人群、植物、動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氣。
2.7 環境空氣質量 ambient air quality
由污染程度指示出的環境空氣狀態。
2.8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法律規定的各種環境空氣質量的標準,通常規定某一段時間內空氣污染物濃度平均值的上限、下限。
2.9 除塵器 arrester
除去氣體介質中顆粒物的一種裝置。
2.10 灰 ash
含碳物質燃燒后殘存的固體殘渣。雖然灰中可能含有未完全燃燒的可燃物,但是從分析的觀點看, 常假定其是完全燃燒后的產物。
2.11 (地球)大氣atmosphere(of the Earth)
環繞地球的整個空氣組成。
2.12 平均時間 averaging time
依據測定方法不同產生,在其時間間隔內空氣質量表示為平均值。
2.13 (大氣污染物)背景濃度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of air pollution)
在一定地域內,與所研究的污染源不直接關聯的那部分空氣質量。
2.14 袋式除塵器 bag filter
纖維構成的去除氣流中顆粒物的過濾裝置。
2.15 袋濾室 baghouse
過濾器和機械裝置的組合,能將顆粒物清除并排入到外部防護的收集箱。

 
2.16 呼吸帶 breathing zone
人類呼吸直接利用的那部分大氣。
2.17 擴散器 bubbler
通過液體吸收介質傳遞氣體樣本的裝置。氣體輸入管的末端插入液面下,甚至安裝分配器將氣體徹底分散到液體中。
2.18 級聯沖擊取樣器 cascade impactor
用沖擊的原理,按沖量大小,可以同時分別采集不同粒徑顆粒物的一種采樣器。
2.19 煙囪效應 chimney effect
因溫差而使局部空氣或其他氣團向上移動的現象。
2.20 截止點 cut off
在一定條件下,采樣器的捕集效率等于規定值時所對應的顆粒物粒徑。
2.21 旋風分離器或氣旋 cyclone
2.21.1 利用氣體運動所產生的離心力使粉塵或液滴從氣體中分離的一種分離器。
2.21.2 伴有旋轉風系統的大氣低壓區,稱為氣旋。
2.22 高斯擴散參數 dispersion parameters,Gaussian
表述高斯氣體擴散模型中氣體擴散范圍大小隨著運動距離和時間變化的參數。它隨著大氣穩定度的變化而變化。
2.23 液滴 droplet
具有一定密度的小液體顆粒,粒徑一般小于 200 mm。在空氣靜止的情況下它可降落下來,但在湍流的情況下可懸浮在空氣中。
2.24 干絕熱遞減率 dry adiabatic lapse rate
見 2.53 遞減率。
2.25 粉塵 dust
通常指空氣動力當量直徑在 75 mm 以下的固體小顆粒物。能在空氣中懸浮一段時間,靠本身重量可從空氣中沉降下來。
2.26 有效煙囪高度 effective chimney height
煙囪排出煙氣擴散公式中采用的高度,即煙囪高度加上煙氣抬升高度。煙氣抬升高度取決于煙氣出口速度、溫度及風速等因素,也可能受地形的影響。
2.27 靜電除塵器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利用氣體通過強電場使顆粒物帶電、再通過電極時帶正/負電荷顆粒物分別被負/正電極板吸附的方式除去氣流中顆粒物的一種裝置。
2.28 淘析elutriation
當顆粒物懸浮在流動的流體中時,利用它們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而將其分離的方法。
2.29 排放 emission
物質排到大氣中的過程,排放物質的點或面稱為“排放源”。本名詞用于描述排出及排出速率,也可用于噪聲、熱等方面。
2.30 排放濃度 emission concentration
空氣污染物于排放口處,在排放物中的濃度。
2.31 排放系數 emission factor
表述一種空氣污染物在某種活動下的產生比例,它是由污染物產生量與活動的比值計算出來的。例如生產每噸鋼鐵所排放的二氧化硫量。
2.32 排放通量 emission flux
單位排放源截面的排放速率。

 
2.33 排放速率 emission rate
單位時間內向大氣中排放的污染物的量(或其他物理量)。
2.34 排放標準 emission standard
針對每種排放速率的法定排放狀況。經常定義為某種排放速率下的最小排放量,或者在規定的稀釋水平下的排放濃度或者其他量值。
2.35 等效直徑 equivalent diameter
在幾何學、光學、電學或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的性能上與被研究的顆粒物相當的球形顆粒物直徑。
2.36 飛灰 fly ash
燃燒燃料時煙氣中夾帶的細小顆粒物。
2.37 霧 fog
通常指液滴在氣體中的懸浮體系。氣象學上則指使能見度減小到 1 km 以內的水滴在大氣中的懸浮體系。
2.38 煙塵 fume
一種固體顆粒氣溶膠,一般是在冶煉過程中由熔化的物質蒸發后凝聚而產生,并且經常伴隨氧化反應。
2.39 氣化凝粒 fumes
習慣上指空中產生的令人不快、惡臭的產物,它可以從化學反應過程產生。
2.40 熏沉 fumigation
當逆溫層遭破壞時,被逆溫層所阻留的污染物迅速地被湍流帶到地面的一種大氣現象。
2.41 塵粒 grit
在大氣或煙道中氣載的固體顆粒物,其空氣動力等效直徑通常大于 75 mm。
2.42 塵
指懸浮在氣體中一段時間的各種粒徑固體顆粒物的一般術語(見 2.25 和 2.41)。
2.43 地面濃度 ground level concentration
通常為位于地面或呼吸帶高度,單位體積空氣中固體、液體或氣體物質的量。
2.44 霾 haze
大量極細微的、單體肉眼不可見的微粒懸浮在空中,而使大氣呈現出乳白色、能見度降低的現象。
2.45 排入 immission
污染物從大氣向“受體”上的轉移,例如污染物被肺臟存留。它與排放的意義相反。
2.46 排入劑量 immission dose
在暴露期間受體接受污染物的累積量。
2.47 排入通量 immission flux
受體單位表面積上的接受速率。
2.48 排入速率 immission rate
單位時間內,污染物轉移到受體上的質量(或其他物理量)。
2.49 撞擊集塵器 impinger
利用沖擊和滯留原理采集顆粒物及氣體的一種采樣器。
2.50 室內空氣 indoor air
封閉空間(如住所、公共建筑)內的空氣。
2.51 干擾物 interferent
影響測定結果的空氣樣品中的任何成分,包括被測定的組分。
2.52 等速采樣 isokinetic sampling
一種采集氣流中懸浮顆粒物的采樣方法,其采樣速度與采樣點的氣流速度相同。

 
2.53 遞減率 lapse rate
大氣變量(不加說明時則指溫度)隨高度的變化。高度增加而大氣溫度下降時,遞減率取正值。如果在氣象條件下,大氣環境遞減率與絕熱上升的一團干空氣的遞減率相同(約 10℃/km)則稱此時大氣具有干絕熱遞減率。
2.54 測量期間 measurement period
從第一次測定到最后測定結束的時間間隔。
2.55 微氣象學 micrometeorology
氣象學的一部分。觀察并解釋大氣中小尺度物理現象及動力學過程的一門學科。迄今,這個領域的研究還局限于大氣邊界層,即從地球表面起至某個高度。在這個高度處,下墊面對空氣運動和成分的直接作用可以忽略。
2.56 靄 mist
一個松散的定義,指在一種氣體中懸浮有小液滴的現象。在氣象學上靄出現時,能見度在 1~2 km。
2.57 監測 monitoring
2.57.1 廣義上講,為了追蹤污染物種類、濃度的變化,在一定時期內對污染物進行重復測定。
2.57.2 狹義上講,為了判斷是否達到標準或評價管理和控制系統的效果,對污染物進行的定期測定稱為監測。
2.58 月均值 month
綜合報告月環境空氣分析數據的平均值(每月按 30 d 計算)。
2.59 自然背景濃度 natural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在人為排放忽略不計的原始空氣下,給定物質的濃度。
2.60 惡臭物質 odorant
具有令人不適的特殊氣味的物質。
2.61 臭味 odour
某種物質所具有的刺激嗅覺器官的特性。
2.62 嗅辨員odour panel
一組將物質臭味強度與參考值進行比較或者通過臭味鑒別物質的人員。
2.63 嗅覺閾值 odour threshold
嗅覺測定閾值或者嗅覺檢出閾值。
2.64 嗅覺感覺閾值 odour detection threshold
半數嗅辨員能夠檢測到嗅覺氣味存在的最小濃度值。在該項嗅覺閾值檢測中,臭條被用作臭辨人員的虛擬樣品。
2.65 嗅覺識別閾值 odour recognition threshold
半數人員能夠辨別出氣味特性的最小濃度值。在嗅覺識別閾值檢測中,臭條被用作臭辨人員的虛擬樣品。
2.66 顆粒物 particle
固態或液態的小離散體。
2.67 光化學反應 photochemical reaction
某些物質在光輻射下所產生的一種化學反應。
2.68 光化學煙霧 photochemical smog
大氣中氮氧化物、有機化合物和氧化劑在日光作用下產生的一組氧化性的化合物,并可能引起能見度變差。其達到足夠的濃度時,會刺激眼睛、呼吸道,損害物質及植物。
2.69 煙羽 plume
從特定出口如煙囪或排氣口排出的氣流(通常是可見的)。

 
2.70 煙氣抬升高度 plume rise
從排放出口計,煙羽中心線的高度。
2.71 初次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
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空氣污染物,與在大氣中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相區別。
2.72 探頭 probe
用來采集或測量管道內或煙囪內物質的一種裝置,通常為管狀。
2.73 雨洗效應 rain-out
雨滴將云中的小顆粒物去除的作用。
2.74 遙感 remote sensing
使用不直接與被測體系接觸的儀器,測定大氣或排放源中的物質或大氣中的各種氣象參數。
2.75 保留效率 retention efficiency
用分離采樣器采集樣品時,所采集到顆粒的量與進入儀器的總顆粒量之比(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2.76 林格曼系數 Ringelmann number
評價煙羽黑度的一種數值,通過用肉眼觀測的煙羽黑度與林格曼卡[從 0(白)到 5(黑)一組格數]對比得到。
2.77 采樣 sampling
2.77.1 連續采樣 continuous sampling
在全部操作過程或預定時間內,不間斷地采樣。
2.77.2 瞬時采樣 grab sampling
在很短時間內,采集一個樣品。
2.78 采樣時間 sampling time
單個樣本采集的時間間隔。
2.79 自凈 scavenging
污染物由于自然過程,而從大氣中除去或濃度降低的過程或現象。
2.80 濕法洗滌器 scrubber,wet
利用接觸、沖擊潮濕界面或者利用噴淋等方式,來去除氣流中顆粒物或污染物的設備。
2.81 滌氣scrubbing
氣體采樣或氣體凈化所用的一種工序。氣流中某些組分與液體表面接觸(用填料、噴淋或鼓泡等方法)而被清除。
2.82 二次污染物 secondary pollutants
一次污染物或由固定源、流動源排放出的其他物質,在大氣中通過物理或化學反應而生成的污染物。
2.83 沉降室 settling chamber
設計用來降低氣體流速,進而促進顆粒物從氣流中沉降的構建物。
2.84 煙霧 smog
氣溶膠造成的大范圍的大氣污染,部分產生于自然過程,部分產生于人類活動。
2.85 煙 smoke
通常是由燃燒而產生的一種可見的氣溶膠。
注:①此名詞的含義不包括水蒸氣。
②在一些文獻內,煙是根據林格曼數、煙的濃淡程度、斑點的黑度或采集的沉積物的量而定量的。
2.86 煙霧氣
整個燃燒產物,包括氣體和夾帶的顆粒物(延伸還包括化學過程或冶金過程產生的含塵氣體)(見
2.38、2.39 和 2.85)。

 
2.87 煙炱 smuts
從煙囪壁分離下來或被煙道氣沖刷出來的、而后落到煙囪周圍地區的煤煙團。
2.88 煙粒 soot
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并在其排出之前沉積的含碳粒子的聚集物。
2.89 排放源 source
見 2.29 排放。
2.90 (大氣)穩定度 stability(of the atmosphere)
大氣流體靜力學平衡狀態,在該狀態下如果氣塊運動離開最初的水平面將受到一股靜力學壓力阻止其離開。如果氣塊離開運動沒受到任何壓力,該狀態稱為中性穩定狀態;如果離開運動受到相反壓力, 促使氣塊遠離最初的位置,該狀態稱為不穩定狀態。
2.91 懸浮物質 suspended matter
長時間懸浮在大氣或煙道氣中的顆粒物。由于粒徑太小,其沉降速度不明顯。
2.92 痕量金屬 trace metal
通常在大氣中存在的濃度很低的金屬。
2.93 遷移 transmission
是指污染物位置變化和在大氣中化學變化的共同效應。
2.94 蒸汽 vapour
物質以能與固相或液相狀態并存的氣相狀態。
2.95 洗脫 wash out
雨滴降落時,大氣中的氣體,有時包括顆粒物,經雨滴的溶解或黏附而被去除。過去該詞有時包括雨洗。
2.96 車間空氣 workplace air
人們在工作場所工作時所處的室內或室外空氣。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空氣質量 詞匯 漢語索引
 

 
A
埃根核 2.5
靄 2.56
B
保留效率 2.75
(大氣污染物)背景濃度 2.13
C
采樣 2.77
采樣時間 2.78
測量期間 2.54
車間空氣 2.96
塵 2.42
塵粒 2.41
沉降室 2.83
臭味 2.61
初次污染物 2.71
除塵器 2.9
D
(地球)大氣 2.11
袋濾室 2.15
袋式除塵器 2.14
等速采樣 2.52
等效直徑 2.35
滌氣 2.81
地面濃度 2.43
遞減率 2.53
E
惡臭物質 2.60
二次污染物 2.82
F
飛灰 2.36
粉塵 2.25
 
G
干絕熱遞減率 2.24
干擾物 2.51
高斯擴散參數 2.22
光化學反應 2.67
光化學煙霧 2.68
 
H
痕量金屬 2.92
呼吸帶 2.16
環境空氣 2.6
環境空氣質量 2.7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2.8
灰 2.10
 
J
級聯沖擊取樣器 2.18
監測 2.57
截止點 2.20
靜電除塵器 2.27
 
K
顆粒物 2.66
空氣污染 2.4
空氣污染物 2.3
擴散器 2.17
 
L
連續采樣 2.77.1
林格曼系數 2.76
 
M
霾 2.44

 

P
排放 2.29
排放標準 2.34
排放濃度 2.30
排放速率 2.33
排放通量 2.32
排放系數 2.31
排放源 2.89
排入 2.45
排入劑量 2.46
排入速率 2.48
排入通量 2.47
平均時間 2.12
Q
氣化凝粒 2.39
氣溶膠 2.2
遷移 2.93
S
濕法洗滌器 2.80
室內空氣 2.50
瞬時采樣 2.77.2
T
探頭 2.72
淘析 2.28
X
洗脫 2.95
削減 2.1
嗅辨員 2.62
嗅覺感覺閾值 2.64
嗅覺識別閾值 2.65
嗅覺閾值 2.63
懸浮物質 2.91
旋風分離器或氣旋 2.21
熏沉 2.40
 
Y
煙 2.85
煙塵 2.38
煙囪效應 2.19
煙粒 2.88
煙氣抬升高度 2.70
煙炱 2.87
煙霧 2.84
煙霧氣 2.86
煙羽 2.69
遙感 2.74
液滴 2.23
有效煙囪高度 2.26
雨洗效應 2.73
月均值 2.58
 
Z

W 蒸汽 2.94
微氣象學............................................................2.55 撞擊集塵器 2.49
(大氣)穩定度..................................................2.90 自凈 2.79
霧........................................................................2.37 自然背景濃度 2.59

 
 
 
附 錄 B
(資料性附錄)
空氣質量 詞匯 英語索引
 

 
A
abatement 2.1
aerosol 2.2
air pollutant 2.3
air pollution 2.4
Aitken nuclei 2.5
ambient air 2.6
ambient air quality 2.7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2.8
arrester 2.9
ash 2.1
atmosphere(of the Earth) 2.11
averaging time 2.12
B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of air pollution) 2.13
bag filter 2.14
baghouse 2.15
breathing zone 2.16
bubbler 2.17
C
cascade impactor 2.18
chimney effect 2.19
continuous sampling 2.77.1
cut off 2.20
cyclone 2.21
D
dispersion parameters,Gaussian 2.22
droplet 2.23
dry adiabatic lapse rate 2.24
dust 2.25
E
effective chimney height 2.26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2.27
elutriation 2.28
emission 2.29
emission concentration 2.30
emission factor 2.31
emission flux. 2.32
emission rate 2.33
emission standard 2.34
equivalent diameter 2.35
F
fly ash 2.36
fog 2.37
fume 2.38
fumes 2.39
fumigation 2.40
G
grab sampling 2.77.2
grit. 2.41
groundlevel concentration 2.43
H                                  haze 2.44
 
I
immission 2.45
immission dose 2.46
immission flux 2.47
immission rate. 2.48
impinger 2.49
indoor air 2.50
interferent 2.51
isokinetic sampling 2.52
 
L
lapse rate 2.53

 

M
measurement period 2.54
micrometeorology 2.55
mist 2.56
monitoring 2.57
month 2.58
N
natural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2.59
O
odorant 2.60
odour 2.61
odour detection threshold. 2.64
odour panel 2.62
odour recognition threshold 2.65
odour threshold 2.63
P
particle 2.66
photochemical reaction 2.67
photochemical smog 2.68
plume 2.69
plume rise 2.70
primary pollutant 2.71
probe 2.72
R
rain-out 2.73
remote sensing 2.74
retention efficiency 2.75
Ringelmann number 2.76
S
sampling 2.77
sampling time 2.78
scavenging 2.79
scrubber,wet 2.80
scrubbing 2.81
secondary pollutants 2.82
settling chamber 2.83
smog 2.84
smoke 2.85
smuts 2.87
soot 2.88
source 2.89
stability(of the atmosphere) 2.90
suspended matter 2.91
T
trace metal. 2.92
transmission. 2.93
V                              vapour 2.94
W
wash out. 2.95
workplace air 2.9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空氣質量 詞匯
HJ 492—2009
*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00062 北京崇文區廣渠門內大街 16 號)
電話:010-67112738
北京市聯華印刷廠印刷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