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環境空氣二氧化硫濃度為15μg/m3,同比下降21.1%;二氧化氮濃度為31μg/m3,同比下降11.4%;PM10濃度為74μg/m3,同比下降9.8%;PM2.5濃度為39μg/ m3,同比下降15.2%;一氧化碳濃度為1.5mg/m3,同比下降16.7%;臭氧濃度為169μg/m3,同比上升0.6%。當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2.1%,空氣質量改善邁上新臺階。
2021年,我省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9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68個,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2.3%,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增加2個斷面)。汾河流域在2020年6月全面消除劣Ⅴ類的基礎上,2021年21個國考斷面全部提升到Ⅳ類及以上水質,穩定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沁河、丹河、滹沱河、清漳河、濁漳河、唐河、沙河出境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水質。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完成了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開展了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2021年我省受污染耕地全部實現安全利用,有效防范了農用地的土壤污染風險。建設用地環境風險防控方面,加強源頭預防,嚴格落實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有效保障了老百姓“住得安心”。
5年間,我省右玉縣、芮城縣、沁源縣、沁水縣、蒲縣、陽城縣、安澤縣、平順縣等8縣先后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右玉縣、沁源縣、沁水縣、蒲縣等4縣先后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尤其是2021年,創建數量為歷年新高。針對不同區域,我省加強成功經驗的總結,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模式,帶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內容來源:山西晚報
山西生態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