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十四五”時期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奠定基礎的關鍵期、窗口期。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圍繞扛起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山東擔當、減污降碳的山東方案接受專訪,介紹下一步山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
問:山東是黃河入海前的最后一站。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打算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把好黃河入海前的最后一道環境關?
宋繼寶:黨中央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山東圍繞解決黃河流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開展了大量工作。當前黃河干流山東段的水質超過黃河流域平均水平,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國家任務要求,流域內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但同時也看到,山東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上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再接再厲。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實施“十大行動”。
一是工業項目清理規范行動,推動沿黃9市各級各類園區依法合規運行,嚴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項目。二是“清廢行動”,排查整治固體廢物非法堆放、貯存、傾倒和填埋問題,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三是生態環境綜合執法行動,實施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推動大氣污染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解決。四是排污口專項整治行動,“一口一策”治理全省黃河流域6037個排污口,在北大沙河、錦水河等6條重點支流建設“一河口一濕地”。五是黃河灘區環境綜合治理行動,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推進灘區內農田退水生態化改造。六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啟動黃河三角洲等9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試點,探索構建有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金融體系。七是黃河流域智慧互聯行動,提升生態環境感知力、數據要素生產力、智慧決策支持力,構建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綜合監管平臺。八是專項環保督察行動,督促沿黃各市黨委、政府扛起主體責任,推動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九是橫向生態補償行動,率先在全國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用經濟手段調動各地治污減排積極性。十是生態文明示范建設行動,打造黃河流域山東段生態文明示范建設集群。
這其中,我們將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中之重來抓。生態系統的核心、靈性在于生物多樣性。希望通過積極的、規范的人工干預,讓山東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讓黃河流域山東段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問:受新一輪疫情、國際國內局勢影響,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挑戰增多,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打算如何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宋繼寶: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就必須準確把握保護和發展的關系。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必須統籌環保、發展與民生,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抓環保、促發展。
作為環保人,我們追求的不是片面的環境指標,我們追求的是用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佳的民生保障,服務最高質量的經濟發展。下一步,我們將在四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嚴格執法監管。推行環境信用監管,對環境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惡意違法企業聯合懲戒,對企業無心之失“不罰”“免罰”,守護公平市場競爭環境,解決“劣幣驅逐良幣”問題。
二是全力服務企業。用好“三線一單”劃定成果,最大限度推進環評審批提速提質,對重大項目提前對接、跟蹤服務;在東營、臨沂等地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探索用市場化手段拓寬污染物總量替代指標來源;主動送法入企,設立行政與司法“企業環保法律服務日”,幫助企業解決治污難題。
三是發展綠色產業。制定獎補措施,推動園區和產業集群清潔生產,打造生態工業園區;創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綜合托管服務等新模式,配套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培育壯大生態環保產業。
四是創優政策環境。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目前已獲批國家級試點5個,啟動了4個省級試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進500億元以上的環保專項金融支持資金落地,保障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最近,我們遴選了100個“抓環保、促發展”優秀典型案例,供各地交流借鑒。
問:“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與“十三五”時期相比,當前山東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哪些突出特點?
宋繼寶:“十四五”時期,山東的生態環保工作將更加重視統籌、協調??偟乃悸肥?,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減污和降碳是相通的,但不是對等的。“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國家下達的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4%,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3.5個百分點。“十四五”時期山東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突出四個特點。
一是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開展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投入與用地結構深度調整,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二氧化碳達峰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二是更加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組織實施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等一系列污染防治攻堅戰作戰方案,把握新發展階段環境治理的特點,做到問題、時間、區域、對象、措施“五個精準”,科學安排任務量和時序進度,依法行政、依法推進、依法保護。
三是切實加強生態保護監管。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以自然恢復為主,綜合采取污染清理、地形地貌修復、濕地岸線維護等多種手段,打造齊魯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四是持續構建“大環保格局”。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大環保格局”,推動“要我環保”向“我要環保”轉變。
問:去年以來,山東的“碳”文章不斷。最近山東在全國第一個出臺了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請問出臺這項創新工作措施,主要出于什么考慮?
宋繼寶:山東是二氧化碳排放大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排放總量約占全國十分之一。全省“兩高”行業企業數量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抓住了“兩高”項目,就是抓住了碳排放的關鍵。
為深入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以及省委、省政府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要求,新建“兩高”項目必須嚴格落實“五個減量替代”決策部署,我們起草并按程序出臺了《山東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
《替代辦法》要求,新建“兩高”項目的新增碳排放量需由其他途徑落實替代源,替代源的碳排放量按行業確定1.2或1.5的替代比例。作為山東省區域性的政策,新上“兩高”項目的替代源,必須是山東省行政區域內形成的碳排放削減量,目的就是確保山東“兩高”項目碳排放總量只減不增,完成騰大籠子換俊鳥、靚鳥的過程。對于那些積極技改、不斷提升生產效率的企業來說,《替代辦法》的出臺不僅不會擠占企業的生存空間,還會進一步提升企業優勢,增強其競爭力。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此次《替代辦法》的出臺,填補了沒有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的政策空白,使“五個減量替代”的拼圖更為完整,是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重要探索和實踐,同時也為通過碳排放量倒逼“兩高”行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山東方案。下一步,我們將研究出臺落實《替代辦法》的具體措施,探索建立碳排放量有償轉讓和收儲機制,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服務和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