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作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資源及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整個國民經 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它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需求分析
Smart功能(熱成像)
熱成像機芯功能
系統架構
空氣質量監測系統
功能特點
在森林保護方面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森林防火工作。近年來,政府層層落實防火責任,加強防火宣傳、火源管理、值班和報 告制度,加快隊伍建設,加大案件查處力度,使全民防火意識普遍得到提高,防火組織體系逐步趨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森林火災預防和補救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但總體而言,政府森林防火工作仍處于較低水平,需要依靠人力巡查,火災發生頻率仍 保持一定狀態。

秸稈的露天焚燒屬于低溫焚燒,不完全燃燒,秸稈燃燒時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一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 時高出三倍,相當于日均濃度的五級水平。使人咳嗽、流淚、精神煩躁,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以及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農田質 量下降等危害。焚燒秸稈所形成的滾滾煙霧、片片焦土,破壞環境,造成大氣污染,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霧霾的發生。
現如今國家利用衛星實時監測各地火點情況,很多地方政府也實行安裝攝像頭的方式,進行監管。但是只有火點達到一定程度 、 一定范圍,攝像頭端才能發現,等到相關執法人員到達現場,火勢已經蔓延,因此單一的視頻監控,并不能及時制止秸稈燃燒事件的 發生。

前端監測系統采用熱成像雙目球型攝像機對基站附近數公里范圍林區及秸稈禁燒區進行視頻監控圖像采集,實現全方位監控,通 過數字云臺的測距功能方位角和俯仰角以及長焦鏡頭焦距實現火點的精確自動定位,實現火點的智能識別,一旦發現疑情,后端監控
(指揮)中心將會馬上發出報警信號并定位著火點位在GIS地圖上顯示。

觀測型熱成像雙光譜網絡中載云臺攝像機

Smart功能(熱成像)
Smart跟蹤:全景跟蹤、事件跟蹤等多種跟蹤方式并支持多場景巡航跟蹤功能
Smart偵測:區域入侵偵測、越界偵測、進入區域偵測、離開區域偵測、音頻異常偵測、高溫物體檢測等功能 Smart錄像:支持斷網續傳功能保證錄像不丟失
Smart圖像增強:Smart編碼:支持低碼率、SVC自適應編碼技術
Smart報警:支持網線斷、IP地址沖突、存儲器滿、存儲器錯、非法訪問異常檢測并聯動報警的功能 Smart聯動:熱成像和可見光聯動智能跟蹤
Smart防灼傷:熱成像探測器防灼傷智能躲避
系統功能
支持3D定位功能,通過客戶端/IE可實現點擊跟蹤和放大 支持PAL/NTSC制式切換,具有良好的地區適用性
支持3D定位功能,通過客戶端/IE可實現點擊跟蹤和放大 支持PAL/NTSC制式切換,具有良好的地區適用性
支持多語言菜單及操作提示功能,用戶界面友好 支持系統雙備份功能,確保數據斷電不丟失
支持斷電狀態記憶功能,上電后自動回到斷電前的云臺和鏡頭狀態 室外IP66防護等級,防雷、防浪涌、防突波(EMC四級防護)
支持預置點/輔助輸出/多種掃描方式的定時任務功能
支持守望功能,預置點/花樣掃描/巡航掃描可在空閑狀態停留指定時間后自動調用(包括上電后進入的空閑狀態)
采用1/1.8”英寸高性能傳感器,圖像清晰,可見光最大分辨率可達2688 × 1520
6-240 mm 40倍光學變倍,16倍數字變倍
支持自動光圈、自動聚焦、自動白平衡、背光補償、數字寬動態、3D數字降噪、日夜轉換 支持激光補光,有效距離800 m
支持多邊形隱私遮蔽,多區域可設,多顏色可選
支持透霧、強光抑制、電子防抖、Smart IR防紅外過曝技術 ROI感興趣區域增強編碼
支持智能雨刷功能(單次、自動、循環等設定)
分辨率384 × 288,高靈敏度探測器,支持對比度調節 支持智能火點檢測功能
支持溫度異常報警功能
支持定時、溫差和手動模式下快門校正,AGC模式可選擇
支持3D降噪功能,15種偽彩色可調節,圖像細節增強功能
支持鏡像、本地視頻輸出;熱成像鏡頭25 mm,最大支持8倍數字變倍

火苗識別監測預警子系統:主要由熱成像雙目高清云臺攝像機實現,對林場和禁燒區區域進行全天候監測,監測現場火情隱患, 當有隱患發生時,通過前端攝像機進行火情識別,火點定位,氣象信息采集并上傳中心進行報警等。
系統功能
火苗識別監測預警
該系統通過在運營商鐵塔、現有的瞭望塔、新建鐵塔或立桿等設施基礎上,采用可見光和紅外熱成像智能雙光譜識別系統、攝 像機、長焦鏡頭及后端監測管理軟件實現對森林防火區域可視范圍內火情的“自動掃描、自動發現、自動報警、自動定位”,對初 發火情,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警,及時救護,使火災隱患消亡在萌芽狀態。
火點定位
系統根據前端數字云臺信息及其海拔,塔高,云臺水平角、俯仰角信息結合DEM數據,通過森林火災自動識別與報警功能發現 火災后,系統可以迅速、準確地鎖定火點位置,同時獲得火點所在的小地名,自動計算出火點周圍的危險設備設施、撲救力量(森 林防火專業隊、半專業隊、鄉鎮撲火應急隊等),并快速分析計算出每支撲救力量到火災現場的最近/最佳路徑,進行林火撲救的動 態模擬,使撲火指揮人員就近組織撲火隊伍、物資展開有效的撲救。
系統使用單個監控塔實現定位,根據DEM數據,監控塔高度,和攝像機(鏡頭)的水平角、俯仰角,計算攝像機視線與地面的 交點。

煙火識別

本系統基于視頻的實時禁燒區智能識別系統,自主研發了智能識別算法,能同時識別煙、火目標,檢測率高、誤告率低。同時應用了傳統的 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技術外,還改進了目前流行 的深度學習技術。
在禁燒區實時監控秸稈焚燒處理,全部過程 數據可視化。監控攝像頭將于監管到煙火后自動 報警并捕獲,以完成有據可查的全方位網絡監控。 與此同時,還可以配置無人飛機,從俯視角查驗,完成多方位無死角監管。系統實時監測檢測地 區的秸稈焚燒處理,立即檢測、精確把握禁燒區 域狀況,立即全自動勸阻焚燒處理,完成“及時 處理,及時制止,立即懲罰”。
雙光譜結合檢測
采用可見過與紅外熱成像技術,能夠克服霧霾天氣對可見光攝像機成像的影響,以及紅外攝像機抗遮擋能力差、圖像不直觀等單 一智能識別系統存在的缺點,提高林火智能識別能力,達到全年、全天候的高效智能識別預警。
系統檢測時采用紅外線熱成像進行全面掃描,檢測到疑似火情時,通過可見過圖片進行二次識別,提升報警準確性與漏報等。

空氣質量在線監測系統,集數據采集、存儲、傳輸和管理于一體的無人值守的環境監測系統,能全天候、連續、自動地監 測環境,可提供PM10、PM2.5、SO2、NO2、CO、O3、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大氣壓力等參數的實時數據監測,并可根據需求 擴展添加:負氧離子、含氧量、噪聲、雨量、日照、TVOC、H2S等參數的監測,按照“網定格、格定責、責定人”的理念,建立“橫 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區域網格化監控平臺,應用、整合了多項智慧環保技術,在全面掌握、分析污染源排放、氣象因素的基礎之上, 采用因地制宜的靈活設點方法進行部署。

參數配置
總體性能 |
總體性能 |
嵌入式、模塊化結構設計,體積小,性能可靠 |
實時數據 / 信號輸出 |
實時顯示監測數據 / 4G、RS485、RS232、RJ45 |
|
遠程訪問 / 本地存儲 |
支持遠程訪問模式 / 支持本地 SD 卡存儲 |
|
供電電壓 |
AC220V/DC24V |
|
空氣質量 監測參數 |
PM2.5 |
量程:0-1000ug/m3 分辨率:1 ug/m3 原理:光散射 |
PM10 |
量程:0-2000ug/m3 分辨率:1 ug/m3 原理:光散射 |
|
CO |
量程:0-3000ppb 分辨率:﹤5ppb 原理:電化學 |
|
SO2 |
量程:0-4000ppb 分辨率:﹤10ppb 原理:電化學 |
|
NO2 |
量程:0-3000ppb 分辨率:﹤10ppb 原理:電化學 |
|
O3 |
量程:0-1000ppb 分辨率:﹤5ppb 原理:電化學 |
|
氣象環境 監測參數 |
風速 |
測量范圍:0-45m/s;精度:±0.5+2%FS;分辨率:0.01m/s |
風向 |
測量范圍:0-360°;精度:±3°;分辨率:1° |
|
溫度 |
測量范圍:-50-100℃;精度:±0.5℃;分辨率:0.1℃ |
|
濕度 |
測量范圍:0-100%RH;精度:±5%RH;分辨率:0.1%RH |
|
大氣壓 |
測量范圍:500-1100hPa;精度:±1.5hPa;分辨率:0.1hPa |
|
戶外高清LED屏幕 |
戶外高清LED屏幕 |
可通過同步或異步顯示,含控制系統及防水外框(屏幕尺寸可靈活定制) |
支架 |
立桿 |
標配1.5M*2截立桿 |
功能特點
采用柵格網孔,適用于各種氣象條件,保證空氣流通無死角,內外無溫差,采用自由擴散的方式進行氣體流動監測,以柵格網孔結構包裹 監測傳感器,實現監測傳感器與外部氣體的自由接觸,保證空氣 流通無死角,內外無溫差。同時,空氣監測傳感器位于設備的底部,而且 以柵格網狀金屬結構包裹,能夠很好的防雨防風,適用于各種氣象條件。
配備LED單色屏、雙色屏、全彩屏進行數據顯示,具備超標變色功能。
可擴展性:可擴展添加噪聲,降雨量,氣象要素,含氧量檢測指標等參數,通訊模塊參數要求。 在設備離線的情況下,正常監測數據,設備恢復網絡后遠程補傳。
具備加熱除濕功能、濃度報警功能、斷電保護功能。
具有云端自動在線校準功能,可實現零點和量程飄移自動校正及交叉干擾自動修正,支持人工校準和平臺自動校準。微型自動監測站設備 支持遠程在線校準功能,用戶可在平臺端對設備進行在線校準,修正因設備零點漂移而產生的數據異常及環境干擾,無需現場人工校準。 支持采用外接太陽能、蓄電池供電,解決布線接電等問題。支持智能切換工作模式,市政斷電情況下,自動切換太陽能或蓄電池供電模式, 保證設備連續正常工作≥8 小時。(不含LED配置)。
環保大數據云臺
環境監測監控
構建“互聯網+環保”理念,建設監測與監控一體化平臺,實現污染源、水質、空氣質量、噪聲、土壤、惡臭等在線監測,同時結合“時”“空” “物”分析等技術手段進行污染源分析,為預測預警、執法指揮提供有利數據支撐。
污染源監控監管
結合大數據分析模型,由點及面,網格化全面覆蓋,刻畫污染擴散軌跡,實現污染溯源,趨勢預測,形成對污染源企業的生命周期監管,掌握企 業環境行為的詳細情況,為污染源的監管提供科學的數據決策支持。
環保綜合應急指揮
建立現場應急業務數據庫,以應急指揮和決策分析為基礎,支持遠程畫面實時監控,云臺控制界面,實現應急處理預案電子化、可視化、可控化 界面,為應急指揮提供強有力支持。
檢測區域全景拼接
對森林煙火檢測區域進行全景掃描,系統自動生成全景畫面,全景畫面與檢測設備具有聯動功能,在全景畫面上點擊某位置時,攝像機自動會轉 動到指定位置,同時畫面也進行變化。
生態環境綜合展示
結合地理信息數據與環保專題數據,集成環境監測數據、污染源與污染物變化趨勢、達標率分析綜合執法數據、環境數據排名數據等,促進多方 資源共享,探索生態環境現況,直觀展現生態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綜合提高環境事件的預警能力。
環境質量改善決策
基于環境數據中心資源,利用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實現環境質量智能化綜合評價,支持環境形勢綜合研判、環境政策措施制定、環境風險預 測預警、環境改善任務監督落實、提供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能力,為環境質量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信息發布
集成多種發布方式,加強相關監管部門與企業,公眾間的交流,實現環境數據對外開放,為公眾展現生態環境質量現況,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公眾 對生態環境質量了解的需求,提供正負環境信息服務能力以及公眾參與環保的意識。